小小文学>竞技网游>鉴宝人生 > 第三百二十五章 地里的宝贝(续)
    “楚先生,那您先请。……”

    楚琛客气了一番,就对着釉里红罐仔细打量起来。

    每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制作特征。也就是说,它们会留下了这个时代的时代烙印。元釉里红和元青花同处在一个时代,因此在瓷器的制作上,如胎、釉、器型、工艺、图案纹饰等方面,都是按照那个时代的款式、工艺去加工制作的。不管什么器型、品种,基本上大致相同。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。

    在鉴定上,可将对元青花、单色釉的鉴定方法运用到元釉里红上来。当然,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品种,因此也只能作为参考,不能完全生搬硬套。

    就像。以两者的胎骨来说,元青花的就要比元釉里红的要来的精细一些。而此只釉里红罐的胎骨,却和元青花的胎骨一致,这不得不让楚琛产生怀疑,不过光是以此肯定不能完全确认这是件赝品,只是真品的可能性却降低了不少。

    不过除了这点之外,其它到没什么问题,像此罐底部呈现内凹圈足状,足底宽厚,挖浅足。足底砂胎的细小砂眼以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,并有旋痕纹,呈火石红及赭红色,这些都是元代釉里红真品的特征。

    看完了胎再看釉,只见此器的釉色乳浊,白中泛青,积釉处呈青色,有玉质感。釉里红呈色均匀,看起来呈色暗红色,白线条边缘有晕散的红斑块,这主要是在烧成时还原不充分和铜在高温下发挥所致,也是元代釉里红产品的不足之处。

    另外,釉里红中还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褐黑斑点,还有一些明显的飞红现象。

    飞红是由于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,而且在釉中容易扩散,稍一不注意,就会产生烧飞,虽然当时元代已经攻克了这个难关,不过飞红这种现象还是不太容易避免。其中釉里红线绘多见飞红现象,而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少见飞红现象。

    虽然釉里红拔白也可能出现飞红现象,不过像此罐这样明显,多少还是有些耐人寻味。

    另外,楚琛还在釉层中看到针眼、粘渣和毛边,这到是和元釉里红的特征基本一致。而后他拿出放大镜,观察着釉层里面的汽泡。

    一般古瓷器釉内都会蕴藏着气泡,这是因为胎体和釉中及空间气体在高温烧制过程中,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。釉中气泡的大小、多少及布局,都因各时期不同的胎质、用釉、窑温、燃料及烧制技术不同,呈现出不同的大小气泡及排列状态。

    我国的古瓷器专家,对各个时期的釉中气泡都着精彩的描述,像之前提及的“聚沫攒珠”、“寥若星辰”等等,都是他们经过细心观察而得出的结论。

    万物有形成,当然会有消亡,而这种釉中气泡也不例外,这种情况,在古陶瓷界有个专门的术语,叫做“死亡气泡”。

    釉中“死亡气泡”指的是瓷器随着时间的久远,在大自然的催化下,釉中气泡自行消亡的一种变化现象,所谓死亡气泡即是气泡自行破裂,留下气泡圆点痕迹,又随着时间延长,在破裂气泡的痕迹中呈现黑色斑点。

    瓷器存世的时间越长,死亡气泡就越多。当然,气泡的死亡与胎釉的技术制作有很大的关系,好的窑口,釉层肥厚,对气泡起着较强的保护作用。

    但是,气泡的死亡是大自然一种不可抗拒的演变规律,因此,无论釉层有多么肥厚,到了一定的年限,其中总会有“死亡气泡”产生。

    根据元代釉里红瓷器鉴定专家长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,凡是在清后期,民国和现代瓷器都不存在死亡气泡,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。